一、观想法会圣众。
不论诵持哪一部经典,首先要把诵经的处所观想为讲这部经典的法会场所。把世尊释迦牟尼佛和法会圣众都清清楚楚地观想出来。并观想自身亦在法会之中,这样就能使诵经者身临其境,更容易理解经义。
二、修供养。
诵经者於意念中,观想以种种七宝供养佛陀、诸大菩萨及阿罗汉等。经云:行者无物供养三宝,於意幻观想供养,亦可得如实供养功德。可见意幻供养和真实供养的功德一般无二,故此在诵经时亦可如是供养。
三、修皈依。
诵经者观想自己与一切众生恭敬三宝,顶礼皈依,心中念诵皈依偈颂。盖因若於诵经时不能生起究竟地皈投三宝之心,就不能与三宝所弘之法相应。
四、发菩提心。
读诵大乘经典,应发菩提心与之相应。心中默祷偈颂: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祈愿佛陀慈悲加持,令开无上智慧,成就正等正觉,广度一切众生。并观想佛陀以清净宝光灌注头顶,以此消除往昔所造难於闻法之违缘,净除往昔所造难於悟道之障因。
五、安住。
诵经者於诵经时,要制心一处,把心安住在经典的字里行间中,字句分明。并观想所诵之经文已化作光明,汇入诵者自心。
六、回向。
诵经毕,应观想於佛前恭敬发愿回向,把诵经之功德回向於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皆能成就无上智慧,究竟出离生死轮回诸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