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 (688年-763年6月25日),唐朝僧人,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扬州)人,律宗南山宗传人,也是日本佛教南山律宗的开山祖师 ,著名医学家。曾担任扬州大明寺主持,应日本留学僧请求先后六次东渡,弘传佛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交流。763年(广德元年)6月25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终年76岁。日本人民称鉴真为"天平之甍",意为他的成就足以代表天平时代文化的屋脊(比喻高峰、最高成就)。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多建树。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
初入佛门
唐代扬州佛教盛行,云集着中外僧人,佛寺多达三四十所。鉴真的家庭充满着浓厚的佛教气氛,他父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居士,经常到大云寺参禅拜佛,并随大云寺智满禅师受戒。在家庭的影响下,幼年的鉴真也对佛教产生浓厚兴趣。他“总丱俊明,器度宏博”。十四岁时,有一次他随父亲到大云寺拜佛,为佛像庄重、慈祥的造型所感动,随即向父亲提出要求出家为僧。父亲见他心诚志坚,在征得智满禅师的同意后,他在大云寺出了家。从此鉴真成了他的法名。
佛门领袖
在西京学习时,鉴真不仅融合佛教各家如法相、天台等宗所
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且对其他方面的知识也广泛涉猎和研究。佛教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问,如五明之学(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即涉及语言文字、工艺技术、医药、思辨逻辑和佛教各宗等学问。鉴真在钻研佛学的同时,对建筑、医药等也有很高的造诣,成为后来到日本传播建筑、雕塑、医药、艺术等的基础。
开元元年(713),二十六岁的鉴真回到扬州,为大明寺(今法净寺)的大师。他从事佛事活动,由于学识和道德高尚,声名与日俱增。开元二十一年(733),道岸的另一弟子义威圆寂后,鉴真是这一地区的佛教“宗首”。他不仅讲佛写经、剃度僧尼、修寺造佛,而且还从事救济贫病、教养三宝等活动。当鉴真四十五岁时,由他传戒的门徒达四万多人,成为江北淮南地区“独秀无伦,道俗归心”的著名高僧。
弘法日本
鉴真来到日本的消息,引起了日本朝野的极大震动。天宝十三载一月初十日,朝廷得到大伴古麻吕的报告,知道鉴真已经到达日本。二月一日,鉴真至难波国师乡(今属大阪府)时,受到了先期到达的崇道和日本佛教大师行基弟子法义的热情款待。后住在藤原鱼名的官厅,日本政府特派使者前来迎接慰问,催促鉴真入京。 2月4日,鉴真一行抵达奈良,同另一位本土华严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统领日本佛教事务,封号“传灯大法师”。
根 据圣武和孝谦的意愿,鉴真作为律宗高僧,应该负起规范日本僧众的责任,杜绝当时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托庇佛门,以逃避劳役赋税的现象,因此,孝谦下旨:“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但是,这引起了日本本国“自誓受戒”派的反对,尤其是兴化寺的贤璟等人,激烈反对。于是,鉴真决定与其在兴福寺公开辩论,在辩论中,鉴真做出让步,承认“自誓受戒”仍可存在,但是作为正式认可的具足戒必须要有三师七证,结果贤璟等人皆被折服,舍弃旧戒。鉴真于是在东大寺中起坛,为圣武、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谦之下皇族和僧侣约500人授戒。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
然而,758年,作为鉴真最主要支持者的孝谦天皇在宫廷斗争中失势,被迫传位给淳仁天皇。相应的,鉴真也遭受到排挤。758年,淳仁天皇下旨,以"政事烦躁,不敢劳老"为名,解除了鉴真“大僧都”一职,并将在宫廷斗争中败死的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赐给鉴真。次年,鉴真弟子在该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赐名“唐招提寺”,鉴真从东大寺迁居至此。淳仁还下旨,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须前往唐招提寺学习,使得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佛教徒的最高学府。 759 年,唐招提寺建成,鉴真僧众搬进居住。从此,鉴真就在寺中讲律授戒。当时鉴真年事已高,健康情况每况愈下,弟子们感到有必要将鉴真奋斗一生的历史记录下来,思托撰成了《鉴真和尚东征传》。日本天平宝字七年(763 年),为播佛法奋斗了一生的鉴真,在唐招提寺面向西方端坐,安详圆寂,终年七十六岁。他的遗体经火化后,葬在寺后面的松林中。
764年,孝谦天皇镇压了惠美押胜之乱,重新登基。鉴真的弟子思托、法进等人相继成为“大僧都”,唐招提寺也得以扩建,成为日本建筑史上的国宝。鉴真所开创的四戒坛,也成为最澄开创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侣正式受戒的唯一场所。鉴真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历史贡献
佛教方面 鉴真东渡的主要目的是弘化佛法,传律授戒。鉴真僧众在日十余年的活动达到了这个目的。由于天皇的重视,鉴真被授于“大僧都”的职务,成为“传戒律之始祖”。“从此以来,日本律仪,渐渐严整,师师相传,遍于寰宇。”鉴真所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的大总寺。日本的佛经多由百济僧侣口传而来,错漏较多。鉴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他惊人的记忆力,纠正日本佛经中的错漏。由于鉴真对天台宗也有相当研究,所以鉴真对天台宗在日本的传播也起了很大作用。鉴真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便利了政府对佛教的控制,杜绝了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种种弊端,促使佛教被确定成为日本的国家宗教。鉴真和其弟子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流传今日,尚有余辉。鉴真到达时,受到日本朝野热烈欢迎。此后,他定居日本奈良。鉴真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医学方面
鉴真熟识医方明,当年光明皇太后病危之时,唯有鉴真所进药方有效验。据日本《本草医谈》记载,鉴真只需用鼻子闻,就可以辨别药草种类和真假,他又大力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知识,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按照日本汉方野崎药局主席野崎康弘的说法,以下36种药草都是鉴真带往日本推动使用的:
麻黄、细辛、芍药、附子、远志、黄芪、甘草、苦参、当归、柴胡、川芎、玄参、地黄、紫苏、丹参、黄芩、桔梗、 旋覆花、苍术、知母、半夏、芜花、栀子、五味子、黄柏、杏仁、厚朴、和厚朴、肉桂、杜仲、唐木瓜、大枣、蜀椒、 花椒、吴茱萸。
十七、十八世纪时,日本药店的药袋上,还印着鉴真的图像,可见影响之深。
书法方面
鉴真及其弟子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第六次东渡之时,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丧乱帖)、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这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其“请经书贴”被誉为日本国宝。
建筑方面
鉴真的东渡弟子及随行人员中,有不少是精通建筑技术的。在鉴真的设计及领导下,建造了著名的唐招提寺。寺内的大堂建筑,坐北朝南,阔七间,进深四间,三层斗拱式形制,是座单檐歇山顶式的佛堂。日本《特别保护建筑物及国宝帐解说》中评论说:“金堂乃为今日遗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建筑物”。由于鉴真僧众采用了唐代最先进的建筑方法,因而这座建筑异常牢固精美,经过一千二百余年的风雨,特别是经历1597 年日本地震的考验,在周围其他建筑尽被毁坏的情况下,独金堂完好无损,至今屹立在唐招提寺内。金堂成为研究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有价值的珍贵实物之一。
雕塑方面
鉴真及其弟子在雕塑艺术上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鉴真随船带有佛像,在日本又用“干漆法”(又称夹纻法)塑造了许多佛像,著名的是唐招提寺金堂内的卢舍那大佛坐像、药师如来立像、千手观音菩萨像等。这种夹纻法我国早在东晋时已经出现,到唐朝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平。武则天时用夹纻法塑造的大佛高达九百尺。鉴真及弟子将这种雕塑艺术在日本推广并发扬光大。鉴真晚年,弟子忍基等用于漆夹纻法制作了一尊高八十点零四厘米的坐像,表示对这位中国高僧的纪念。鉴真结跏趺坐,双目紧闭,神志安详,栩栩如生。它不仅再现了鉴真的真实形象,而且着意刻画了精神气质,温和中流露出刚毅,安详中凝聚着严肃,微笑中体现出沉思。这尊塑像一直供奉在唐招提寺内。
后世纪念
鉴真在中、日两国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当其去世的消息传回扬州的时候,扬州僧众全体服丧三日,并在龙兴寺行大法会,悼念鉴真。在日本,鉴真也享有国宝级人物的待遇。1963年是鉴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国和日本佛教界都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日本佛教界还将该年定为“鉴真大师显彰年”。1980年,在邓小平的斡旋之下,唐招提寺住持森本孝顺奉鉴真漆像“回乡探亲”,扬州大明寺因此得以重修,成为中日邦交史上一件大事。历经十年绘出的国画《鉴真东渡图》(郭德福)在中国掀起了鉴真热,体现了中日文化友好交流。
星云大师在江苏扬州投资建造的鉴真图书馆正是为了纪念鉴真大师。鉴真图书馆除了收藏有众多佛学名著,每周还会请各界杰出人士进行演讲。
历史评价
鉴真不仅为日本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在佛教、医药、书法等方面,鉴真对于日本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关信息
东大寺鉴真像首次回国
2010年9月28日,上海博物馆与日本文化厅联合主办的中日文化交流两大特展28日在此间掀起“盖头”。
日本国宝级文物——奈良东大寺木质鉴真和尚坐像,几百年来第一次回国“省亲”;一大批国内博物馆收藏甚少的唐宋画家画迹,此番也首次亮相,与故宫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和上博的馆藏书画一起,勾勒出唐宋元绘画史多姿多彩的风格面貌。
在仿造日本奈良寺庙风格构建的展厅内,鉴真和尚双目紧闭,仪态端庄,面目安详;他的面容使用了木头原有的色泽,身着暗灰袈裟,整体刻画细腻。
鉴真和尚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先后经历5次渡海失败、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克服重重阻碍,于公元753年东渡日本,掀开了日本佛教史中崭新的一页,他的事迹在日本无人不晓。
招提寺鉴真像回国
早在30年前,1980年4月,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鉴真干漆像也曾回到故乡。在当时,有超过30万的扬州人争睹鉴真像。
运输:哪怕飞机失事,干漆像都不能受损
当年在扬州市宣传部门工作的许凤仪亲身经历了鉴真干漆像回家的全过程。据他回忆,当初鉴真干漆像回家意义重大,成了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一件盛事。
在日本,陈列于奈良唐招提寺的鉴真干漆像是日本“国宝”,一年之内,开放的时间只有3天。能够来到中国,堪称不易。当时在日本进行包装时,就非常讲究,安全程度极高。要达到哪怕飞机失事,干漆像都不能受损的程度。
许凤仪回忆说,运至上海后,陆路交通也非常谨慎。因为当初的交通,还不如今日发达,所以放置在一般的车辆上,可能会因为颠簸对鉴真干漆像造成损伤。所以,特地制造了一辆“运像车”,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震动。在正式运像之前,还专门从上海到扬州走了一趟,进行具体的测量。到了正式运输时,车辆速度非常缓慢,从上海到扬州的路途,走了一个通宵的时间。沿途的苏州、无锡、镇江的市领导,都亲自在路边守候。
招提寺鉴真像回国
展览:30多万扬州人争睹鉴真干漆像
运像车到了镇江之后,渡口专门安排了一艘渡轮来迎接,船只也运行得非常平稳。到了瓜洲,真是万人空巷。“从扬州市区到瓜洲,路边密密麻麻全都站满了人,好像整座扬州城的人都出来迎接了。”许凤仪回忆道。
当时,鉴真干漆像被安放在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内,接受民众们的瞻仰。鉴真干漆像放在专门的柜子中,日本也要求展览期间不能断电,用以保持着恒温恒湿的状态。
前来瞻仰鉴真干漆像的扬州市民可谓是络绎不绝,每天都从大明寺门前一直排到山脚下。当时,瞻仰鉴真干漆像的门票真是一票难
很多扬州市民都四处托人,想要得到一张门票。有一位仪征的老人,对子女说,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有一张瞻仰鉴真干漆像的门票,此生也无憾了。到了最后一天,因为人数实在太多,警察不得已采取了非常规的措施,才保证了瞻仰队伍的秩序。据粗略地统计,共有30多万扬州人瞻仰了鉴真干漆像。
日本将保留数字化鉴真坐像
将鉴真的容貌流传后世,日本奈良市的唐招提寺和凸版印刷公司2012年5月31日宣布,对寺内的国宝鉴真坐像进行了3D数字化测量,以便详尽地记录了尺寸和色彩等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