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淘宝店铺 | 繁体版
传统文化
 
联系我们
河南三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地址:新乡市平原路石牌坊茶文化街41号
电话:0373-3066299
投诉:0373-3088299
传真:
联系人:李西宗居士
手机:18637313231
邮箱:1076629900@qq.com
网址:http://www.my231.com
在线咨询  在线咨询
 
佛教高僧 当前位置:首页 > 传统文化 > 佛教高僧 > 全文
禅宗六祖:惠能
作者:my01  日期:2016/2/21 0:00:00  来源:妙音朝圣  浏览 5924 次

20160228142205_6613

禅宗六祖

禅宗六祖惠能(638年-713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佛教禅宗祖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为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陈寅恪称赞六祖:“特提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旨,一扫僧徒繁琐章句之学,摧陷廓清,发聋振聩,固我国佛教史上一大事也!”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於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照塔中。

个人成就

禅法

禅宗第六祖惠能的禅法以定慧为本。他又认为觉性本有,烦恼本无。直接契证觉性,便是顿悟。他说自心既不攀缘善恶,也不可沉空守寂,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因此,他并不以静坐敛心才算是禅,就是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动作云谓里,也可体会禅的境界。

惠能又曰“先立无念为宗”,“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所谓无念,即虽有见闻觉知,而心常空寂之意。“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自皈依者,除却自性中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人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时中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皈依。常须下心,普行恭敬,即是见性通达,更无滞碍,是自皈依。”

典籍阐述

惠能曾告戒僧侣法达,不要错解法华经中意义。神秀把佛教理论“戒、定、慧”解释为:“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而惠能则另有不同解说:“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然而,惠能亦一再强调“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所以认为顿渐只是假名,佛法只为一乘法,“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禅宗从达摩始百余年间皆以《楞伽经》相印证,故亦称为楞伽宗。达摩的三传弟子道信开始兼以《金刚》等经为典据,到了惠能即以文句简单的《金刚经》义代替了《楞伽经》,其目的在于摆脱名相烦琐的思想束缚,而单刀直入求得开悟。

经典作品

惠能圆寂后,其弟子们将其经历和言论录整理成《六祖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经典。

坛经分为十品,经中讲述惠能的生平、拜师学道、开示公案和临终嘱托等。

坛经中提到南禅宗: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人物秩事

禅宗第六祖铜像惠能三十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安葬了母亲之后,惠能便取道韶州曹溪即今韶关北上求法即此说与《六祖坛经》所记不同。在韶州,他结识了德行之士刘志略,因为情投意和,结拜为兄弟。刘志略有个姑姑,是位比丘尼,名无尽藏,住在当地的山涧寺,经常读诵《涅盘经》。惠能白天与刘志略一起参加劳动,晚上则听无尽藏比丘尼读诵《涅盘经》。惠能虽然不识字,但他的悟性极好,经常在听完经之后,给无尽藏比丘尼解说经文的大义。有一次无尽藏比丘尼手捧经卷,向惠能请教一个字的读法和意义。惠能回答说:“字即不识,义即请问。”无尽藏比丘尼说道:“字尚不识,曷能会义?”惠能回答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无尽藏比丘尼听了,非常惊异,知道惠能是个有道之人,心生敬意。这样一来,惠能的名声很快传遍乡里。虽然当时惠能还没有出家,但是当地的信众都争相前来瞻礼和供养。并且在附近的宝林古寺旧址上,为惠能建了一座道场。惠能在这个地方一住就是三年。

惠能于公元66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惠能初见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哪里人? 来这里求取什么”惠能回答:“弟子是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后问道:“你是岭南人,哪里能“作佛”! ”惠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这非凡的志向让弘忍刮目相看。为了不引起众人的注意,就安排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惠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干得甚欢。当时弘忍的徒众有700人。在惠能入寺八个月之后,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语,这实际上是一场考试,他要选择继承人。神秀是众僧中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时分,独自掌灯,在佛堂的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清晨时,慧能来到廊下,看见偈语,当即也口诵一偈,请人书于墙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第二天,弘忍把慧能叫去,单独为惠能讲经,又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为了慧能的安全,弘忍命其迅速南归。

直到唐高宗仪凤元年即公元676年才公开露面。是年正月初八,惠能来到广州法性寺即今光孝寺。一天,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

惠能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

这段,验证五祖的慧眼,没有直接传法!即风动,幡动,心动都对,是领悟84000法门皆可成佛的法义

惠能的说法,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不久,印宗法师为惠能剃度,后又召集高僧名师为惠能举行了隆重的授戒仪式。次年春,惠能离开法性寺,北上南华寺开山传法,前来送行的有一千多人。在南华寺,六祖惠能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惠能到韶州开元寺即后更名为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言行记录能被称作 “经”,而一个宗派祖师言行录也被称作“经”的,惠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唐玄宗先天二年即公元713年,惠能圆寂于家乡新兴县的国恩寺,享年76岁。次年六祖真身迁回曹溪,供奉在灵照塔中。惠能在生前就深得朝廷的恩宠,唐万岁通天元年即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曾为“表朕之精诚”,特地遣中书舍人赐给惠能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白毡等礼物,其诏书对惠能表达了十分尊崇的心情:“恨不赴陪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妙峰之顶。”惠能去世后,更是名位加身。唐宪宗追谥惠能为“大鉴禅师”,宋太宗又加谥为“大鉴真空禅师”,仁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禅师”,最后神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文学大家都先后为惠能撰写过长篇碑文,以记述他的事迹。

3岁的时候,慧能的父亲去世,全家搬到了南海,慧能只得靠卖柴养活母亲。有一天,他背着柴到集市上卖,偶然听到有人在读《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段,有所感悟,别人告诉他这是湖北黄梅五祖弘忍大师教人们诵读的佛经。

自此,慧能决心出家学佛,在安顿好母亲之后,便到湖北拜弘忍大师学习佛法。

弘忍大师第一次见到慧能,就问他:“你来自哪里?来这里做什么呢?”

慧能回答:“弟子是从岭南来的,来这里是为了‘作佛’。”

弘忍大师听后说:“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当时中原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如何能作佛?”

慧能回答:“人有南北的区别,佛并没有南北的区别啊!”

听了他的回答,弘忍大师不忍拒绝,就安排慧能去做舂米的苦活。

八个月后,年事已高的弘忍大师命弟子各写一首偈子交给他。

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大师选择衣钵继承人的考试。当时弘忍大师有弟子700 人,慧能只是其中一个做苦工的,并没有参加考试的资格。

在众多弟子中,神秀是弘忍大师的首席上座师,半夜三更的时候,他在佛堂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偈子:

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修养自己的身心,以此来抵御内心的邪念和外来的诱惑。

第二天,大家看到这首偈子,都交口称赞,只有弘忍大师没有作任何评价。慧能看了之后,说写这首偈子的人没能领悟到真谛,然后高声念道: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子非常符合禅宗的理念:世上本来就是空的,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都不会留下痕迹的。

弘忍大师看到后,对慧能说:“真是胡言乱语。”大师似乎很难原谅慧能,还在他的头上拍打了三下,但慧能立刻领会了大师的意思,当天夜里三更天的时候来到大师的房间。大师亲自为慧能解说《金刚经》,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传给他,封他为禅宗六祖,还吩咐慧能不到必要时刻,不要亮出自己的身份,免得引起麻烦。

之后,慧能回到岭南,度过了15 年的隐居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慧能到了广州法性寺。他听到两个小沙弥在争论风和幡谁在动,一个说风动,一个说幡动。

慧能插口说道:“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你们的心动。”

大家听了,非常佩服,于是慧能受到寺庙主持印宗法师的礼遇。没过多久,慧能又来到宝林寺,并在这里普度佛法三十多年,直至圆寂。

慧能的弟子根据他的佛学思想总结整理出了《六祖坛经》一书,被奉为禅宗的经典。当时,也有人称中国僧侣能够说法而称经者只有他一人。

净在修心

慧能禅师见弟子整日打坐,便问:“你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我参禅啊!”弟子回答。

“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禅师说。

“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安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终日坐禅吗?”

禅师说:“终日打坐,这不是坐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

弟子们听后都感到有些迷茫。

慧能禅师接着说:“禅定,不是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的死坐着,而是一种身心极度宁静、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是禅;内心安宁不散乱,是定。如果执著人间的物相,内心即散乱;如果离开一切物相的诱惑及困扰,心灵就不会散乱了。我们的心灵本来很清净安定,只因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扰,如同明镜蒙尘,就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问:“那么,怎样才能去除妄念,不被世间迷惑呢?”

慧能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心就化为地狱。心生毒害,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就是菩萨。

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生愚痴,处处都是苦海。”

禅师的话唤醒了弟子们,他们终于醒悟。

人物评价

六祖坎竹惠能为禅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后来各派禅师建立门庭,影响极大。在他圆寂后,他的弟子传承禅法,形成南北二宗。北宗即是荷泽神会门下,称荷泽宗。南宗则以南岳怀让门下的洪州宗,与青原行思、石头希迁一系的石头宗为代表。

惠能禅法在北宗荷泽一派的推动下,取代了原先北宗神秀一系的地位,成为禅门正宗,但荷泽一派因后继无人,在唐末衰亡。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反而是南宗门下。南宗门下,后来形成河北临济宗、江西曹洞宗、湖南沩仰宗、广东云门宗、江苏法眼宗五宗,即“一花开五叶”。

后来,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云门宗、临济宗更远播欧美。在中国、日本,则是临济宗、曹洞宗两宗最盛。

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国家图书馆广场, 矗立着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塑像,其中就有代表东方思想的先哲孔子、老子和惠能,并列为“东方三圣人”。惠能作为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思想家之一, 其思想包含着的哲理和智慧,仍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上一篇: 怀素 下一篇: 净土初祖:慧远
 
首页  |  关于我们  |  本年活动  |  全国参团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门市登录
版权所有©2006-2020  河南三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豫ICP备14029862号
地址:新乡市平原路石牌坊茶文化街41号  咨询热线:0373-3066299